详情

古色古香的暨龙黄家大院

摄影丰都 7186阅读
丹青赋
丹青赋Lv.7楼主+关注
2015-09-07 09:40 来自重庆市


摄影集【岁月留痕】之二十

古色古香的暨龙黄家大院
廖小云 图/文

近日,下乡到暨龙镇采风,与场镇隔河相望的黄家大院那古老的民居和纯扑的乡情给笔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暨龙镇黄家大院坐落在丰都南岸的暨龙镇凤来居委六社,距县城60余公里,由老屋基、大院子、背后院子、新屋院、杨教等五个院子组成。

站在新建的关刀坝上,凭栏远眺那一大片依山而建、依势而筑、错落有致、具有明显的土家风情的青瓦木房,不由得对古代先民的劳动智慧发自内心的赞叹!

迈上刚建起不久的水泥桥,一座仿古的“黄家大院”的木质牌坊格外显目。登上台阶,跨过门坎,行走在蜿蜒的水泥小路上,一层层的梯田,散发出阵阵稻香。

在古民居旁,有一口黄家古井,井水清澈见底。给古朴的黄家大院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绕过古井,拾阶而上,跨进大门,一座座黄色土坯大瓦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腰上,至今仍聚居着约150户、900余人。

在众多的房屋中,有一幢显得高大、挺拔的古建筑,被称为正院,呈东、西、南、北四合院。它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刻意装饰。正院正中是正房,地基和房顶都比其它的房屋高。房顶高表示此房比其他房屋尊贵,地基高是不让外人看到房内的情况,这间房一直由族里辈份最高的“太爷”居住。

在这座院落的四周,分布着凤象塘、高墙院、生基平约30个院子,200多间房屋,均是黄姓族人居住。

黄家落户520多年黄家人以耕读传家,后代读书风气很浓,黄家大院走出去的大学生有267人。

查阅相关资料,黄氏后裔有着极强的民族正义感和光荣的革命传统。80多年前,后岩山有一股土匪,他们经常下山抢劫。为了保护黄家大院,院子里的青壮年组织成“神兵队”进行反击。土匪没有抢到粮食,便使用暗器杀害无辜百姓。黄氏后裔顽强战斗,最后将土匪全部消灭。1928年至1934年间,黄家大院的几十个血性男儿加入了‘神兵’队伍,后经改造,编入二路红军游击队,闹革命,杀土匪。黄氏后裔在1930年7月18日与崇实大月坝大地主郎瑞丰的反动武装民团的激烈战斗中,全部光荣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为争取自由、平等,当家做主人的壮丽诗篇。

历经风雨沧桑的黄家大院,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斥巨资维修打造,旧貌换新颜。而今,生活在黄家大院的人们和和睦睦,大事小情、相互帮衬,过着富足、田园牧歌式的恬淡生活。

(采编感言:在从前,场镇与古民居相连的是一座年代久远的至今保存完好的风雨廊桥。只可惜在整体规划中未纳入统一的构想之中,风雨廊桥被人为地废弃在一旁,桥墩在一场暴雨过后呈现出一条明显裂缝,廊桥一端悬挂一警示标识,挡住了人们前往探古的脚步!

笔者认为,当初在规划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古代先民留存下来的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将新建的水泥桥资金投入到风雨廊桥的修缮之中,可以在河堤与廊桥之间修一座与之匹配的纲绳吊桥相联,并将桥头一端极不协调的民房拆迁,据当地村民讲,从前在桥下建有一庙,庙前立有一柄大刀。牌坊的选址应在场镇与目前的关刀坝之间,把关刀坝建成可以通行、停车的大型收费车场,恢复古庙、大刀,挖掘红色文化。旅行者站在雄伟大气的仿古牌坊前,观风雨廊桥及古庙、望土家古民居。与踏上古老廊桥和行走在新建水泥桥上的感觉是大不一样的,这样,就形成了廊桥、古道、层层梯田与古民居相得益彰,一个集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独具民族特色的旅游观光产业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


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

感谢您的赏脸阅读

3
5
10
15
20

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

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

可能感兴趣

没有任何回帖,回复抢沙发~
23 2
城市通